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美國政府去年花費12億美元  鼓勵民眾踏單車或徒步

美國政府去年動用12億美元,推行計劃,鼓勵公民多些步行或踏單車,減少使用汽車。

當局透露,去年用於有關活動的聯邦政府撥款,比前年多超過一倍。華府數字又顯示,在20年前,當局只用了不足600萬美元,推廣步行和踏單車。

希望香港政府也做相同的事。

到底那一個磅是真的?

上星期在健身室用電子磅秤了自己是169磅,哇哇不得了,愈練愈重。昨天到泳池游泳之後,乍見門前有個傳統的機械磅,一磅竟然是162磅,相差了7磅。

豈不是一天瘦一磅,似乎過份了點吧!

我看準是其中一個磅壞了,嘻,我當然認為是電子磅最不可靠。

如果是真的,距離目標 147磅只相差 15磅。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要減22磅

自三月開始就比較認真地鍛鍊,包括跑步、單要、舉重。現在還加上節食。早餐只吃香蕉、苦瓜、青瓜。中午是多菜少飯。

但是昨天在健身室量體重,竟然是169磅,比去年還重了4磅。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唉,樂觀點對待,當是去年已經超過170,最近減了些吧。

我現在的BMI 是25,剛好到達超重的界線。不要說跑馬拉松了,就是健康標準也不合格。我希望把BMI降到21.7。這剛好是正常體重範圍(18.5~24.9)的中間位置。身高是改不了的,要達到這個指標就要把體重減到147磅。即是要減22磅。

如果每星期減2磅,就要11個星期了,差不多三個月。這剛好配合馬拉松的訓練。

有用的連結:
計算 BMI
脂肪比例的健康標準
提供六個方程式計算脂肪比的網站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ChiRunning 似乎有效

跟著 ChiRunning的方法跑步有個多月了,由2公里去到昨天的12公里,步速7分10秒。未試過膝痛。因為之前跑半馬和全馬受傷都是大約在10公里時發作,那時的速度大概是6分鐘。去年的練習也是約7分鐘一公里,所以還不敢說已經完全克服了ITBS,必需等到更長距離和更快時才敢下定論。

其實照著 ChiRunning的方法,想跑快一點就將身體傾前一點,想慢一點就挨後一點,這個已經體驗過了。在一兩公里的距離是很見效的,但由於受過傷,總是不敢保持速度。但是如果身體時常都是垂直地跑,這又違反 ChiRunning 的原理。所以現在我最想做的是等到達到16公里的跑程就嘗試練速到了。如果可以1小時內完成10公里,這就證明 ChiRunning的方法確實適合50歲的[老]人家了。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十大功能性食品

想飲食均衡但面對各式各樣的食品時又有知道怎樣選擇,可以考慮功能性食品。


燕麥(Oats)
燕麥,包括全燕麥,低脂燕麥,燕麥片,以及預製燕麥穀類食品,含有多種植物化學成分,包括洋車前子(psyllium),可降低心髒病的風險。燕麥也是高纖食品,可以降低患高膽固醇、心髒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


魚(Fish)
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三文魚),金槍魚(吞拿魚),大比目魚和鱒魚,含有高濃度的奧米伽-3脂肪酸,它可以防止中風和心髒病。據契里克里克營養,魚透過降低三脂甘油水平降低了整體風險,有利於心臟和大腦。


蔓越莓汁(Cranberry Juice)
蔓越莓汁是一種來自小紅莓的酸果汁。根據Women Fitness,蔓越莓汁是一個頂級的功能性食品,因為它有能力減少尿道感染的風險和發展的腎結石


V-8 和V-Fusion
V-8是一個受歡迎的蔬菜汁; V-Fusion將水果和蔬菜汁結合為一種飲料。它的香蕉草莓風味結合十種水果和蔬菜提供相當數量的維生素 A,C和E。


乾果
乾果是在旅途中一種小食的健康選擇。乾果充滿抗氧化劑,可以防止導致癌症的氧化和自由基的產生。


堅果(Nuts)
堅果,如核桃,杏仁,山核桃,開心果,花生,腰果,榛子,栗子,巴西堅果。因為有減少冠心病風險的能力而日益流行。根據徹麗克里克營養。堅果是一個很好的抗氧化維生素E和健康的單元不飽和脂肪的來源。


綠葉
據契里克里克營養,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椰菜和豆芽,能增強對多種疾病的抵抗力。植物化學成分,包括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芹菜素和玉米黃質,能阻斷致癌物進入你的細胞蘿蔔硫素和芹菜素能保護心臟,和玉米黃質能提高免疫功能。


藍莓(Blueberries)
藍莓是一種深藍色漿果能提供幾種植物營養素,如維生素 C和E,由於富含植物營養素,藍莓可以減少發炎和癌症的風險。


低脂乳製品
乳製品如脫脂牛奶含有高濃度的鈣和維生素 D,這有助於降低血壓,強化骨骼。低脂酸奶含有益生菌,可以幫助消化,提高免疫力。


大蒜(Garlic)
大蒜,洋蔥的家庭成員,可以降低膽固醇和心臟病或癌症的風險。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建立基礎跑程

上次受傷是因為未打好基礎(base building)就練馬拉松,跑程和跑量都增加得太急,加上一把年紀,不受傷才怪。

練馬拉松之前先要做好Base building,即是練好耐力,令身體適應每週超大的運動量。新跑手要四至六個月時間來打好基礎,期間只求練長距離,千萬不要心急練速度,每次都用輕鬆的步伐跑。

我在網上找到一篇關於 base building的文章,翻譯了帖在這裡。
=================================================
在這裡給新跑手一些如何建立基本哩數的建議。由於太急地增加哩數是導致受傷的最常見原因。我認為建立基礎跑程是應該採取較保守的策略來避免受傷,而不應太過急進結果是因受傷而被逼放棄。受傷是嚴重的打擊因會令你的訓練遠遠滯後。
.
你可能經常聽人說"十分一法則"。就是說每星期你增加的哩數切忌超過對上一星期跑程的十分之一。按這個法則做個算術,一個跑手如果由每星期十英哩開始,六個月後他就會達到每星期跑120英哩的跑程!很明顯,即使是體能最高的跑手也不會提議新跑手這樣做的。

強和易的配搭

當我觀察我自己跑程的增幅時,有兩個基本概念是要緊記的。第一個是那個老舊的強易配搭。簡單地說就是把強度較高的日子和強度較低的日子梅花間竹地排列。這樣可以令你從訓練的疲累完全恢復過來。要緊記,我們的進步不是在鍛鍊時獲得的,而是從鍛鍊完之後的復元中獲得的。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復元,我們就不能從鍛鍊中得益。

當建立跑程時,鍛鍊的強度可以有兩個量度標準,一個是跑步的時間、一個是跑步的距離。當基礎建立好後,才可以進行乳酸門檻跑(tempo run)、速度遊戲(fartleks)、間歇跑(interval run)等的速度訓練。從這個觀點看,強度跑只不過是指距離較長的跑步。簡單地說,我的復元跑是強度跑的一半距離(或時間)。 我每星期的長課是強度跑的一倍半或是復元跑的三倍。這個123的配搭是從 Warren Finke的著作找來的。一個每星期跑四次的例子會是這樣的:

0,2,1,0,2,0,3

意思是不要把兩個強度高的日子緊貼住。我個人喜歡在長跑之後有一天休息,有些跑手就寧願長跑前休息一天,之後再來個復元跑。有些兩樣都做。關鍵是找出什麼最適合你。將實際的里數放到上面的配搭例子,一個16哩而每星期四次的時間表會是這樣的:

0,4,2,0,4,0,6


增加哩數

每星期的配搭之外的另一個元素就是怎樣和多快地增加哩數。我喜歡跑步教練傑克.丹尼爾(Jack Daniels)的建議。他建議你所增加的哩數不可超過每週星期跑的天數,即是如果你每星期跑四天,那麼每星期最多增加四哩。這樣對新跑手好像是很多,但實際是可行的。
.
丹尼爾的建議的第二個部份是很重要的 - 每隔三星期就停止增加哩數。你需要讓你的身體適應因為增加跑程導致的壓力。增加了每週哩數就保持住這個狀態最少三個星期才再增加。如果在第三個星期你感到很疲累或是痛楚,就在之後的三個星期都保持住這個哩數才再增加。

當增加哩數到你每星期的時間表時,先加在最長的那一天,最短的是最後才增加。記緊保持住1,2,3的關係在裡面。


增加天數

一個最常犯的錯誤是增加每星期跑步的天數的同時又增加哩數。當你增加了每星期的天數時,你正嚴重地減少了你復元的時間。如果你每星期跑四天,然後增加到五天,你是把休息的天數減了三分之一。因此要增加跑步天數時不要增加哩數是很重要的。當你增加了天數,就要把翌日跑步的哩數減少,令總哩數不變而是分佈到更多日子裡。保持這個時間表三星期然後才增加哩數。

例子一

假設某跑手根據上述的時間表進行16哩的訓練;0,4,2,0,4,0,6 而他想續漸到將基礎增加到每星期27哩。增幅可以是這樣的:(每組維持三星期)


第一天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總哩數
第1週 042040616
第2週
042050617
第3週
042050819
第4週
042050819
第5週
0520501022
第6週
0520601124
第7週
0520601225
第8週
0520601225
第9週
0630601227


(譯者按: 一英里等如1.6093公里)

這是個頗為保守的計劃,需要9個星期來完成。最後一星期的時間表提供一個適當的基礎給大部份朋友令他們不但能夠保持身形還可以很舒服地完成10公里的比賽。如果朋友們的目標是邁進馬拉松的訓練或嘗試變得更有競爭力甚至正式參與競賽,可以在他們的時間表裡加多點距離、天數與及一些優質的鍛鍊。


例子二

現在想像以上的跑手想每星期跑5天而不是4天和稍稍增加多點哩數。他們要怎樣增加呢?根據強和易配搭,時間表可以是以下這樣:


第一天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總哩數
第10週
0630601227
第11週
0525201226
第12週
0636301230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我練跑的地方

這是我我練跑的其中一個地方 - 沙田海沿岸。

通常都是在這裡起步向沙田方向跑,有時會在遠處那條橋拐過馬料水,有時會一直去跑到沙田折返。


這個方向是沙田海接壤的吐露港。這邊岸直去就是西貢,但我很少跑這個方向。右手邊那堆建築物就是科學園。從前面說的那個方向繞去大約是五公里,曾經是我常跑的路線。

為什麼現在不跑這段了?看下去就知啦。

落成不久的海濱公園,附設緩跑徑。也可以跑旁邊較寬敞的行人道。



全長一公里的緩跑徑 (騙人的,有三百米是行人道),每隔一百米有標距柱。我練 pacing很方便。


還設有飲水機。我為了不帶水所以就選擇來來回回地跑這個海濱公園。只要路線安排得好,每跑四五公里就可以補水。

不用帶水,輕鬆很多呢。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進步是從鍛鍊完之後的復元中獲得的

"我們的進步不是在鍛鍊時獲得的,而是從鍛鍊完之後的復元中獲得的。"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星期日頗吃力的跑了六公里,昨天除了一早試試我的新單車和耍了一遍太極拳之外就沒有運動了。今天跑四公里,頓覺十分輕鬆,沒有克意的加速,只是放鬆地跑,24分49秒,pace是6分鐘,相對於星期日起步那一刻已經覺得疲累真是大不同。

今個星期起,每週只跑四天。ITBS是否已經被我征服了,還未確定,還是小心為上。天氣愈來愈熱了,今早六時已經是攝氏26度。下個月可能要改在晚上跑了。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買了新單車,老婆大發雷霆

今早到大埔買了部摺車,是三個月內買的第二部。之前那部是 Giant 的 TCR3,是我生平買的最高檔的單車了。不捨得泊在屋苑的凶眾停車位,得老婆恩準泊在入門的過道。

可是,每次見到自己租的停車位空著就不是味兒,而且平時陪老婆踩單車又嫌那輛 TCR3大材小用了,今天就買了這部休閒用的摺車,填補了那個車位,其實是填補了我的購買慾。

踩著這部小輪車還家,心情很是輕鬆。但回到家,老婆大發雷霆,什麼興致都沒有了。

體能下降的速度比增強快很多

今朝試跑六公里,三公里時已經感到有些吃力,速度下降到7分鐘一公里。由於之前受傷的陰影,慎重起見,到四公里時便停下,休息三分鐘後才跑完餘下的二公里。

受傷前跑十公里很平常,現在幾公里就感到吃力。前輩的話很對,體能下降的速度比增強快很多,所以千萬不要受傷。練好跑步的姿勢比什麼都重要,千萬不要急於增加跑程和速度,受了傷就大失預算。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欲速則不達,康復需要耐性

四月的最後一天。這個月算是很完滿,因為基本上都按計劃做康復練習而且還天天耎太極。

三月尾受傷之後休息了兩星期,由四月中到今天為止跑了12天,總理數是30公里,最長的跑程才4公里。最快的 pace是5分30。最慢是6分30。

過去這個星期是 base building 的第一週,一星期跑五天,逢星期一五休息,但是二三四五連續跑四天,到第三天已經覺得有點吃力,因為擔心ITBS又發作。看記錄:

  星期日:  4KM  時間25分00  pace 6分15
  星期二:  2KM  時間12分17  pace 6分
  星期三:  3KM  時間19分00  pace 6分20
  星期四:  4KM  時間26分35  pace 6分30
  星期五:  2KM  時間13分16  pace 6分30

果真是愈跑愈慢,下星期,一就是改為跑四天,一就是把 Hard/Easy調動一下。


總之一句,欲速則不達,康復需要耐性。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試用 Chi Running 的第二天

今天是第二天嘗試用 Chi Running 的概念練習。當然我是沒有導師指導,只憑看書和練習太極拳的領悟來應用的。也像昨天一樣,完全放鬆,不理會速度,盡量以身體的軀幹帶動四肢運動。不過今天加進了呼吸的練習,即是用丹田呼吸,而且緩慢地呼吸。

結果,今天跑了三公里,時間是 19分10秒。Pacing 是 6分20秒。

昨天是兩公里,時間是13分。Pacing 是6分30秒。

一兩天短程練習說明不了什麼,但如果和上星期的練習比較,這兩天的練習真的很輕鬆和完全沒有吃力的感覺。原因上星期我刻意地用15分鐘跑兩公里,盡量控制自己每45秒跑100米,每次到最後的半公里都有必須加速的感覺,否則就不能在15分鐘完成兩公里。

可知15分鐘兩公里已經是很慢的步法的了。到底是我只要放鬆地跑就可以有6分20秒的pacing,還是Chi Running真個了得,我還不清楚。一個月後便知分曉。

ChiRunning - 將太極拳原理應用到跑步上

我除了跑步也學習太極拳。準確點說,是先學習太極拳,後來又不安份想跑一趟全程馬拉松。有時隔天跑步隔天耍拳,結果是兩頭不到岸,全馬變跛馬,太極變消極。

今年二月因為受傷半途退出香港馬拉松,事後知道患了髂脛束症候群(ITBS),俗稱跑步膝。上網搜尋應對的方法,希望可以克服這個[絕症]。無意中找到 Chi Running 這個概念來。

Chi Running 是美國人 Danny Dreyer 發明出來的跑步方法,用意是將太極拳的原理應用在跑步上。他說的 Chi 就是太極拳說的[氣]的國語音譯,即是用[氣]來跑的意思。不是我們跑步時用口鼻呼吸的空氣,乃是中國內家拳常說運行全身經脈的[氣]。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們可能已經意識到這老外想教人練習輕功了吧。

Danny Dreyer 本人有沒有輕功這個概念我不曉得,但我根據他的書和Youtube上的指導,再加上學習太極拳時師父說的重點來練習跑步。簡單的說,Chi Running 要求跑手輕鬆地跑,不要很在意出力加速,關鍵是用身體的軀幹帶動四肢,身體微微傾前,利用地心吸力推動自己向前。要做到這些就得像太極拳要求的[虛靈頂勁、尾閭中正],意思是要把脊椎拉直,還要利用盤骨發力,就是中國功夫所謂的腰馬合一。

我在傷患之後恢復練習,用十五分鐘跑兩公里。每次也得刻意去加速才做到。今天第一次用 Chi Running 的方法去練,是全身放鬆和完全不理會速度。時間是十三分鐘,完成時一點氣喘和吃力的感覺也沒有。

Chi Running是否真的那麼了得,我還不敢說,且待我練到十五公里時告訴你。因為我是在十公里左右就膝痛的。如果可以將練太極拳和練跑相輔相成,我就真是求之不得的了。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我的長跑路


我是2006年開始參加長跑比賽的,那次是朋友邀我一起參加香港馬拉松的十公里比賽。那時還不很認真,練得少,又沒信心,跑跑走走勉強完成了十公里的賽程。

年輕時也有斷斷續續的練習跑步。我家在一個山頭之上,繞住山頭跑,上山落山大概半小時吧,也記不清楚。但年少時貪睡又沒鬥志,總是練得少。出來社會做事之後跑得更少。到三十多歲時自己搬出來住,也是住在山頭,也是間中繞住山頭跑。不過我這年代的人,沒有互聯網,見識少,以為跑半小時已經不得了。而對於全程馬拉松,我認為是超人的運動,我是想也沒想過要參加的。

等到朋友告訴我有這個香港馬拉松的十公里賽,才引起我的興趣。連續參加了幾年十公里賽,野心大了,加上我的下屬陪我比賽了一次,第二年他就參加全馬,也完成了,我就更心癢癢要試一次全程馬拉松了。

去年(2009)跑完香港馬拉札的十公里賽之後,我就積極練習跑全馬了,上網參考了一些業餘馬拉松的練習計劃,下半年又參加理工大學的一些訓練班。十二月參加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主辦的半馬比賽。

本來我很想在這裡寫,我今年二月廿八號完成人生第一個全程馬拉松的。可惜當日跑了十多公里右膝關節就很痛,改用走路舒緩一下,但走了兩公里後連步行都很痛,惟有放棄了。好在到終點的物理治療檢查,並沒有受傷,全是體能的問題。

沒辦法,年紀大機器壞,急也急不來。現在開始按步就班的續公里的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