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欲速則不達,康復需要耐性

四月的最後一天。這個月算是很完滿,因為基本上都按計劃做康復練習而且還天天耎太極。

三月尾受傷之後休息了兩星期,由四月中到今天為止跑了12天,總理數是30公里,最長的跑程才4公里。最快的 pace是5分30。最慢是6分30。

過去這個星期是 base building 的第一週,一星期跑五天,逢星期一五休息,但是二三四五連續跑四天,到第三天已經覺得有點吃力,因為擔心ITBS又發作。看記錄:

  星期日:  4KM  時間25分00  pace 6分15
  星期二:  2KM  時間12分17  pace 6分
  星期三:  3KM  時間19分00  pace 6分20
  星期四:  4KM  時間26分35  pace 6分30
  星期五:  2KM  時間13分16  pace 6分30

果真是愈跑愈慢,下星期,一就是改為跑四天,一就是把 Hard/Easy調動一下。


總之一句,欲速則不達,康復需要耐性。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試用 Chi Running 的第二天

今天是第二天嘗試用 Chi Running 的概念練習。當然我是沒有導師指導,只憑看書和練習太極拳的領悟來應用的。也像昨天一樣,完全放鬆,不理會速度,盡量以身體的軀幹帶動四肢運動。不過今天加進了呼吸的練習,即是用丹田呼吸,而且緩慢地呼吸。

結果,今天跑了三公里,時間是 19分10秒。Pacing 是 6分20秒。

昨天是兩公里,時間是13分。Pacing 是6分30秒。

一兩天短程練習說明不了什麼,但如果和上星期的練習比較,這兩天的練習真的很輕鬆和完全沒有吃力的感覺。原因上星期我刻意地用15分鐘跑兩公里,盡量控制自己每45秒跑100米,每次到最後的半公里都有必須加速的感覺,否則就不能在15分鐘完成兩公里。

可知15分鐘兩公里已經是很慢的步法的了。到底是我只要放鬆地跑就可以有6分20秒的pacing,還是Chi Running真個了得,我還不清楚。一個月後便知分曉。

ChiRunning - 將太極拳原理應用到跑步上

我除了跑步也學習太極拳。準確點說,是先學習太極拳,後來又不安份想跑一趟全程馬拉松。有時隔天跑步隔天耍拳,結果是兩頭不到岸,全馬變跛馬,太極變消極。

今年二月因為受傷半途退出香港馬拉松,事後知道患了髂脛束症候群(ITBS),俗稱跑步膝。上網搜尋應對的方法,希望可以克服這個[絕症]。無意中找到 Chi Running 這個概念來。

Chi Running 是美國人 Danny Dreyer 發明出來的跑步方法,用意是將太極拳的原理應用在跑步上。他說的 Chi 就是太極拳說的[氣]的國語音譯,即是用[氣]來跑的意思。不是我們跑步時用口鼻呼吸的空氣,乃是中國內家拳常說運行全身經脈的[氣]。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們可能已經意識到這老外想教人練習輕功了吧。

Danny Dreyer 本人有沒有輕功這個概念我不曉得,但我根據他的書和Youtube上的指導,再加上學習太極拳時師父說的重點來練習跑步。簡單的說,Chi Running 要求跑手輕鬆地跑,不要很在意出力加速,關鍵是用身體的軀幹帶動四肢,身體微微傾前,利用地心吸力推動自己向前。要做到這些就得像太極拳要求的[虛靈頂勁、尾閭中正],意思是要把脊椎拉直,還要利用盤骨發力,就是中國功夫所謂的腰馬合一。

我在傷患之後恢復練習,用十五分鐘跑兩公里。每次也得刻意去加速才做到。今天第一次用 Chi Running 的方法去練,是全身放鬆和完全不理會速度。時間是十三分鐘,完成時一點氣喘和吃力的感覺也沒有。

Chi Running是否真的那麼了得,我還不敢說,且待我練到十五公里時告訴你。因為我是在十公里左右就膝痛的。如果可以將練太極拳和練跑相輔相成,我就真是求之不得的了。